有人说酒令菜式更可口,有人说菜肴令酒更香醇,这不过是酒的表面形象而已,它的真正身分是令用餐气氛更轻松愉快,“To make the good even better”。
上高级餐厅享用西餐,眼前常有一阵“红光”、“白光”掠过(这情况在中菜馆愈来愈 普遍)。不是被烛光掩影而头晕眼光,而是红、白酒在倒酒、被喝掉再添饮的过程令人眼花撩乱。或许你对餐酒的知识早已了如指掌,又或是个迟迟不肯“起步”的门外汉,但多知道一点关于餐酒(wine)的种种又有什么害处.
何谓“识”饮酒?
一般人说“识”或“不识”饮酒,所指的应是懂得挑选合乎自己口味的酒。很多时候贵的酒未必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不对口味又不代表酒的品质欠佳。对初学者来说,实际的方法是多点尝试,因为口味是十分主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直觉。如果想提高选对口味,尝到喜欢的餐酒时,不妨记住那款酒的资料,亦可向餐厅侍应或品酒师请教酒的特点,例如果味较重、较干(dry,即甜味的相反),到再有机会选酒时,便可按这些资料挑选较接近自己口味的酒。
“学费”问题
一瓶法国出产的中价餐酒动辄三百元或以上,为了摸清自己的口味要花费多少才够?那么“学饮酒”的学费岂不是天文数字?这里提供两个较划算的建议。
一.不妨从售价较便宜的酒入手,在摸索口味的阶段没必要非法国名酿不入口。澳洲、新西兰、加拿大以至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生产的餐酒同样有品文章来源于红酒网质佳的选择,价钱也较便宜,中等货百多元已行。
二.以杯做单位。开一瓶酒并无所谓“试味”的步骤(除非酒质欠佳或受松木塞污染,即crok了才可打回头),开瓶后价目自然会加到你的帐单上,如果口味不对,既浪费了酒,也令金钱花得不值。不少较高级餐厅都有按杯售酒的制度,平均来说至已可点到一杯品质不错的餐酒,以这个价钱万一试着的并非心头好,也不过是几口便可喝尽,“肉痛”程度大减。当然亦可以与六、七位朋友同开一瓶酒,则每人约可分到一杯的分量,试过合口味的再点也不迟。
饮酒的规矩 常听到不少尝酒的金科玉律,即如何搭配食物、执杯手势等。其实喝酒亦不过为了享受,如果一顿晚餐的愉快气氛因拘泥于“正确”、“不正确”而受到破坏,岂非不值?所以喝酒时不妨放松心情,尽量自然地行动,只要没有弄得酒花四溅,杯子与餐具碰得铿锵有声(更糟糕当然是喝醉了失态人前),亦毋须太在意所谓的规矩。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想要能品尝到酒的味道,也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饮酒时,酒应在口腔内停留一点时间,如吞得太急,根本无机会用味觉去感受酒的质感和味道。 饮过味浓的酒之后再饮较清淡的酒,味觉便会容易混淆,所以不妨先由较清爽的白酒开始,再喝口感较浓和丰富的红酒。如果会开几瓶红酒,也应由轻身(lignt,酒精含量较低)的红酒开始。 饮酒时不宜以口酒的感觉去判定是否喜欢,让口腔稍微适应过后,第二口酒的感觉者是较真实地反映出酒的味道。